发布时间:2025-10-17 11:23:33    次浏览
在这个市场快6年了,似乎我遇到每一个交易员,在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梦想——在这个市场赚够钱,然后在一个安静的海滨小镇上建一座安静的院子,日出时看海鸥逐浪,日落时看江涛拍岸,退休养老。似乎每一个从其他行业离职踏入期货市场的交易员都有着共同的理由——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自由。赚够财富后就能睡觉睡到自然醒,无聊了打开电脑轻松赚赚钱,3点以后就可以陪伴孩子照顾家庭,或者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拥有一个安静而美好的人生,不在为生存奔波,不需再看任何人的脸色。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我做期货是为了以后不再做期货!”那么到底赚够多少钱才算可以不再做期货呢?才能够拥抱高逼格的安逸生活呢?这是一个与欲望直接挂钩的复杂问题。先来做道自测题。财富自由九等级,你想达到第几等?初级:买菜自由,就是你买菜不问菜价;二级:用餐自由,想下馆子就下馆子,想吃西餐就西餐;三级:旅行自由,小到周边游,大到境外游,只要想去就能去;四级:教育自由,想上贵族就贵族,想出国留学就出国留学;五级:买车自由,可以自由选择品牌,哇,你已经抵达中上阶层;六级:工作自由,工作不再是谋生手段,你喜欢什么就做什么;七级:购房自由,不用按揭的、以别墅为起点;八级:医疗自由,健康无价,国内国外可以随便选择;九级:国籍自由,此条不做解释。如果我们的梦想是第一级,那么算了吧,我们完全不需要来到期货这个残酷的战场去拼搏我们的梦想。只要是1-2线城市不算太差的工作,不管什么行业,奋斗个几年,然后随便找个偏远的物价低的地方,乡下搞个很一般的院子安逸地生活,看书、写作、卖弄风情雅致。如果是有点危机意识的朋友,那你在搞点比较闲的副业也行,总之这一个级别的梦想不难实现。可问题是,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那么不安分、不老实得,这种级别的梦想完全满足不了我们的欲望?所以呢,现实是大部分人可能离第一级还差好几公里远,而梦想却在第七级。呵呵!有的朋友就说了,我的梦想没那么高,第一级都不用,本想回老家搞搞菜地,种种果园,日出锄地,日落收工,但想到自己孩儿的梦想还他NND的挂在第四层的峭壁上,而上班挣得的压根没戏,才选择成为交易员。总而言之,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然后拥有共同的欲望和梦想——钱和自由尽在掌中!那么,直接说重点,究竟得多少钱才能不用工作、不用交易实现自由呢?那我们就以一个所谓的城市中产阶级为例子,两个孩子,按照第六级标准——工作自由,一二级别城市分别进行非常保守的测算: 住房:四房、180平一线城市:5万*180=900万 装修100万合计1000万二线城市:1万*180=180万 装修100万合计280万车子:按照40万中档车、一生换3辆车车辆:40*3=120万油费、交通、保险费:3000*12*30年=108万合计:228万旅游:按照四口之家,国外游1次,国内游2次计算国外游:2万*4=8万国内:0.2*4*2=1.6万合计:9.6万*30年=288万教育:普通学校:3万*15年=45万贵族学校:5万*15年=75万如果出国留学:30万*4年=120万合计:165万~195万 两个孩子330万~390万日常开支:吃穿玩乐8000*12月*40年=400万此外你手头可支配资产至少不少200万。这样算下来,没病没痛没意外的情况下(不包括LV、香奈儿):一线城市:2446~2506万二线城市:1726~1786万这个数字很有意思,记得陈扬老师在大师兄、826、无名他们期待冲击7位数身家并有了一丝想改变交易手法转波段的时候说:“你们什么时候攒够2千万的身家,什么时候再考虑换手法,因为那个时候你们才拥有资本。”说到这,其实我想弱弱的说句实话,似乎这个圈子每一个成功的交易员,最后都没有过上睡觉睡到自然醒的安逸生活,他们反而越来越忙了,不断学习充电,让自己更加强大,他们明明可以带着钱离开这个市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是并没有这样!为什么?为什么通过交易可以实现梦想了,他们却仍在这个市场走钢丝!这个答案,用他们朋友圈的话来回答是相当滴贴切——“我们是职业交易员,希望我们从单纯的要赚钱的想法转换到发自内心的热爱交易这个职业并为之奋斗一生!”现在,回答我:你赚够多少钱后就可以不用再做交易了?【延伸阅读】交易里的信仰一直在追寻成交的交易之道,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成功的交易者,一直在寻求成功交易者之间是否有共性。昨晚突然想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共性——信仰。信仰应该是个奢侈品,国人应该很多人没有信仰,很多人只信毛爷爷(人民币)。一般说好的交易者都是不善于交易不善于言语,绝对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人情练达之人,是有点个性,有自己的信仰的。这里我理解的信仰应该是一种性格,简单的相信,简单的绝对刻在脑子里的信任,我称这个是信仰。他可以很简单,你是技术派,那技术可以是你的信仰,但是如果说是你的信仰,你就完全相信技术,一点基本面都不看的,这样你也会成功的,这种深入骨髓的信仰,让你根据技术去拿单变得有自信。有人说我看技术做单变得飘忽,拿单子拿的摇摆,心里没底,因为技术在你的眼里还是没有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如果你是基本面派,基本面也可以是你的信仰,一般来说基本面作为信仰的人,我看到的做的好的,你看他的交易一般人是不能理解的,那是一种大开大和的状态。可以扛几千点的亏损岿然不动,这样的人是真的把基本面当成了信仰,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如果你是以基本面为参考,以技术面进场,这种应该是最普遍,也是最摇摆的人了我觉得,也是散户的写照。这种人有信仰的不多,实话,所以我们拿着持仓会摇摆,昨天还在做多,今天可能就在做空。来回打脸在我们身上发生的应该不只一次。信仰可以很简单。就是简简单单的信任,没有原因,没有理由,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信任,我想如果你的性格里有这样的因子,你一定要么成魔,要么成仙。每天我们看着各种的信息,看着各种的报告,看着各种的东西,其实我们是在寻求一种支撑,其实我们是没有信仰,我们在摇摆,我们在飘摇。怎么说呢,市场上有这样一种散户,参加了各种会议,听了各种报告,学习了各种书籍,但是没有一种是他能够用的,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没有自己的信仰,这样你拿着的单子,做着的交易也是很飘摇的。说个更简单的例子,遇到过这样的客户:最近会经常问你问题,然后问了很多该不该做,其实不会听你的逻辑,只要你的操作指令就好了。但是呢,你不知道他听了你哪个建议,然后就没然后了,大家应该都明白了。他肯定会发现哎,波波不行啊,我听了好几次,都错了。我想说,这样的人,会继续去寻找下一个波波,然后继续被他验证不行,然后慢慢的亏的离开市场。这样的人压根没有信仰,没有信任可言,听的半信半疑,然后鬼使神猜的跟了一些单子。其实如果一个人简单到极致,所谓大道至简,没有那么多心眼,去信任一个人,反而会有好的结果。就是你把他当成一个机器人,完全去执行比如小傻基金的操作建议,全部跟踪下来,我想,你绝对盈利的。为什么,波波自己做我不敢保证盈利,但是小傻基金是模拟,我没有实盘的那种心态,会很客观,我就纯粹的给这些建议,这些建议最后的收益绝对是正的。我相信,这是我骨子里对自己的信仰,一年下来看。但是,这个是不可能的,除了我的父母,亲人,能绝对信任的一直如机器人一样跟踪下来,上升到一种信仰的高度,我想没有的。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很难无缘无故就对一个人上升到信仰的高度,但是真的可以的人绝对不简单的。马云在开始的阶段很多人觉得他很傻吧,但是这是一个内心绝对有信仰,他的信仰是他的那个东西一定会成功。市场也是如此,行情开始的时候,都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是对的,也许应该说大部分人是对的,因为我们都在低位或者高位上车过。谁没买过300的铁矿,拿住了吗?当行情没有走出来的时候,去怎么坚持你的判断,上升到信仰的高度,这个如果你可以做到,你要么成,要么败。但是我们很多人是败在了中途的摇摆。行情走完了,你回头看,谁都可以把逻辑理得很清楚,有用吗?很多人没有信仰,我今天说的信仰我觉得是一种性格里天生带的。这种人会认定一个东西然后相信到底。这个市场不缺聪明的人,这种人看着很聪明,做人做事都考虑的极其的周全,面面俱到,但是这样的人往往是最累还挣不到钱的,因为随着一些因素发生变化了后,他又要开始重新考虑了,然后也许就变了注意。还有一些人,每天去请假各种大师,各种学习,但是这些东西只是听进去了,关键还记住了,然后记住了各种大师的建议,自己不知道参考哪个,经常的摇摆,拿着的持仓也来回的摇摆,自己的脸也在不断的来回被打。这个市场上最可悲的是这种人,波波也是这种人很久了一段时间,就是去看各种东西,然后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因为自己认为自己还不是完全不懂嘛,然后开始交易,结果交易着交易着貌似又摇摆了,从别人那吸收的没吸收好,自己的东西也没发挥好,总之两者的结合很失败吧。然后就真没然后了。说了很久,说了很多,我想我要说的是交易者的世界里,一定要有信仰,信任就绝对的信任,信任到底。你相信技术分析就把他上升到信仰的高度,但是从技术分析细分的话,你也不要啥技术分析都想学个遍,然后各种武功都用,那样还不如不懂技术分析。简单的均线就可以是你的信仰,如果你足够信任。信仰真的是一个深入骨髓的东西,有这样的性格的人,真的要么成,要么败,成的伟大,败的彻底。科比是我的偶像,在他的血液里就有个信仰我是最好的,所以关键球就敢投,哪怕不进。用科比来总结这篇文章,我想应该说明白了我要说的信仰的东西了吗?交易可以很简单,简单到你就是觉得我要多,然后我就是坚信的要多,我就是永远只多,不空,我真遇见这样的客户,这样的人只要在这个市场里一直活下去,也是一定会成功的,所有的熊市都是牛市里的回调就是他全部的信仰。信仰可以很简单,这么简单的信仰却那么的奢侈。你有你的信仰吗?别人告诉你做多,你会坚定不移的就去执行吗?如果可以,你绝对不简单。(文章来源:网络)————————————————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文章观点负责。《投行观察室》作为金融资讯、优质文章的交流分享平台,部分文章可能在转发或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及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小编。